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和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昭通生活、工作、落户,一座乐业之城、福祉之城已悄然形成,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让昭通焕发出勃勃生机。
12月21日,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昭通贡献。唐源、王斌、申琼、张益强、胡波、谢宏、李军、陈海翔、郭盛等出席。
苏永忠强调,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管执法,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汇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奋力书写美丽中国建设昭通新篇章,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20字总体思路,守牢一条底线、打好三场战役、加强四项治理、提升四个水平,为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动昭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昭通日报记者:谭光吉/文 韩兴国/图校对:崔鹏。苏永忠在讲话中总结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攻坚战,坚持力度不减,确保纵深推进。
苏永忠强调,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政治使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2月21日,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昭通贡献。1—10月,一产同比增长48.9%,2023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11月4日,中国网记者王瑞芳在采风稿件《交通引领红色扎西走上乡村振兴小康路》中写道。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活。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云南发展壮大三个经济的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相关要求,努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坚定不移做大规模、扩大总量,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硅铝产业、磷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全面加速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共创双赢未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玻璃2个重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8个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配套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上海友升项目、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镇雄磷基新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每度电产生的工业增加值为3.35元,较2022年增加了0.68元,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昭通市全力推动新型工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前,苹果、竹子、天麻、花椒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居全省第二。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0家。1—10月,二产同比增长49.3%。
10月19日,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招商推介和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项目11个,签约总额34.53亿元。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为集中展示2023年的亮点工作、优异成绩、宝贵经验,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根据中央宣传部要求和市委宣传部部署,昭通日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见证2023主题采访系列报道。昭通苹果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累计认证登记昭通苹果、昭通天麻、盐津乌骨鸡、绥江半边红李子、大关筇竹笋等地理标志产品22个,昭阳红苹果、噜咪啦土豆片等4个农产品先后7次入选云南10大名品
11月4日,中国网记者王瑞芳在采风稿件《交通引领红色扎西走上乡村振兴小康路》中写道。现代服务业更活往昔,‘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红色基因深深地融入这片土地。
盛源半边红,带动万户农。完善政策扶持、责任考核、目标倒逼、督查督办等工作措施,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在彝良县奎香硅质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一条已经铺设柏油的21公里长、6.5米宽的公路挂在山腰间,从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处乐村大湾子村民小组连接到松林村上寨村民小组,把凤彝硅产业园、旗滨硅砂精加工厂、雨龙山硅矿区紧紧连接在一起,在大山之巅崛起了新的聚宝盆。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1—10月,一产同比增长48.9%,2023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玻璃2个重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8个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配套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上海友升项目、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镇雄磷基新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如今,站在现代与历史交汇点,这座滇东名城,正以交通为先导,稳步走上乡村振兴小康路。在推进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数字经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丰富文旅活动和文旅产品,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行业呈现出文明有序、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全市今年计划新开工能源外工业项目102个,现已开工80多个。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千亿元级现代服务业目标,发挥新型城镇化和文化旅游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挖掘物流、消费、服务等行业潜力,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共享物流、智慧供应链等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集仓储、装卸、分拣、包装、加工、配送、运输、信息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翠华贡茶,只做有机茶。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每度电产生的工业增加值为3.35元,较2022年增加了0.68元,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0家。
今年以来,昭通市全力推动新型工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党的二十大以来,昭通市坚持以项目建设壮大实体经济,增强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定期调度服务机制,坚持一月一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创建昭阳(苹果)、彝良(天麻)、盐津(乌骨鸡及肉牛)3个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目前,苹果、竹子、天麻、花椒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居全省第二。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
鑫水月天麻,以有机原料享人间至味。1—10月,二产同比增长49.3%。
昭通,正在扎实做好产文章的路上,构建特新活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续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通新篇章。琦鑫牛肉,源于高山牧场的上品……10月10日以来,昭通市全面启动10大品牌评选活动,目前市内各媒体正在持续展播10大绿色昭品参评作品,助力昭通品牌建设和质量强市建设,不断提升昭通地方农业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好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化工及新材料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项目谋划储备,围绕二产动态谋划储备了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238个,总投资4669亿元,已完成投资2219.3亿元。昭通市为做大农业产业,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农业产业资金87.1亿元,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活。
特色农业更特沁果昭红品质一流。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样板。
10月19日,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招商推介和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项目11个,签约总额34.53亿元。据统计,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7.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分别同比增长110.44%、180.80%,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70.62%、226.76%。
新型工业化更新在水富经开区张滩坝片区,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建设工地上车辆川流不息,数栋厂房拔地而起,工人正忙碌地治理边坡,给厂房屋顶铺瓦,让曾经的荒坡变成了企业投资的沃土。为集中展示2023年的亮点工作、优异成绩、宝贵经验,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根据中央宣传部要求和市委宣传部部署,昭通日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见证2023主题采访系列报道。